English

当年我们学语文

1998-06-10 来源:光明日报 徐立忠 我有话说

四十年代末,我先后在贵溪师范、上饶师范就读。有两位善读善写善教的语文教师,一位姓姜,一位姓成。姜老师以“金马车”为笔名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,成老师据说参加过“左联”。班上同学在他们的感染和引导下,绝大多数都重视语文学习,有几个同学的短文短诗经常在《民锋日报》和《东南日报》上发表,班上出现了一批办班刊、校刊的积极分子,后来有的成了作家,有的成了记者、编辑。我由学生时代喜爱作文到走上文学创作之路,并为文学创作付出了我生命的痴情,这和姜、成老师分不开。半个世纪来,我没有忘记他们。

那时候有两本语文书,一本语体文(白话文),一本文言文。语体文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阅读,老师结合课文进行写作指导。文言文则细讲、必读、且背。一本古文,有二三十篇文章,一个学期读完。一个学期还要阅读两本课外书,读后要写笔记供老师抽查。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,老师经常这样鼓励我们。

那时对作文非常重视,教师主要以作文来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,升学考试语文科也以作文为主要成绩。这样,逼得我们非要把作文写好不可。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,还要写周记和日记。周记和日记是抽查的,作文每篇必改。姜、成老师都重视作文“面改”,即当面批改。那时老师一般都住校,姜、成老师就住在我们教室隔壁的单人房里,与我们朝夕相处。批改作文时,一个一个地把我们叫去,指出作文的优缺点,文理中有何毛病,当怎样修改。这办法收效甚大,老师当然也辛苦。作文训练的方式也多种多样,有命题作文、自由命题作文、写片断、写对话、写心理活动、风光描写、外形描写、访问记、游记、通讯、报道、读后感、小评论等。有时,老师也和我们同题作文,还把他写的念给我们听,拿给我们看,把写作文变成师生共同的活动。班刊、校刊每月都出,在老师指导下,由学生自己编辑。

那时我们没有语法、修辞和逻辑学习,老师在中学不教这些繁难的东西,重在指导怎样写,要求学生多读多写。多读多写,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。多读多写,自会正确地使用语法、修辞,文理自会合乎“逻辑”。现在的初中生对语法修辞最感头痛,常因繁难的“语法”、“修辞”教学而拘泥不敢下笔作文,语文的“知识”教育占去太多时间,吃力不讨好,这是值得语文教学深思的问题。

(作者单位:江西《群艺天地》编辑部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